首页

湖南长沙梦悠然女王视频

时间:2025-05-29 12:18:31 作者: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气候保险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几何? 浏览量:73044

  澎湃新闻记者 胡志挺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愈发频繁且强度不断增加,还给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冲击。

  “随着气候变化加剧和全球碳中和目标的推进,气候保险正从传统财产险的补充角色演变为独立增长极。其通过创新风险转移机制和嵌入低碳转型逻辑等,既为财产险市场开辟新增长空间,也推动行业服务模式重构。”近日,太保产险副总经理李超在第二十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期间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谈到,气候保险专注于极端天气事件(台风、洪涝等)的专项保障,填补了传统财产险在气候风险精细化管理中的空白。

  简单来说,气候保险是一种基于气候条件变化而提供风险保障的保险形式。以天气指数保险为例,这类保险把一个或多个气象条件,如气温、降水、风速等对农作物或其他承保对象造成的损害程度进行指数化处理,每个指数都对应着相应的产量和损益情况,保险条款以这些指数为基础。

  慕尼黑再保险于今年1月发布的2024年自然灾害损失记录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范围内自然灾害造成的总体损失约为3200亿美元,同比增长19.4%,其中保险损失约为1400亿美元,同比增长32.1%,且2024年的总体损失与保险损失经通胀调整后远高于过去10年及过去30年的平均水平。就保险损失而言,93%的总体损失与97%的保险损失与天气灾害相关。

  虽然天气灾害给保险业带来了不小的损失,但这也恰恰说明保险业在助力气候风险应对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中的重要性。

  据李超介绍,2024年,我国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4011.1亿元,且以气象灾害为主,推动了农业、新能源、基建等行业对气候风险管理的刚性需求。政策层面,我国通过绿色金融、巨灾保险试点等政策支持行业发展,农业保险的中央财政补贴高达547亿元,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更是明确提出要“发展气候保险”。

  李超向澎湃新闻表示,与传统财产险相比,传统财产险侧重静态资产风险,气候保险则更关注动态气候风险。同时气候保险将推动使用卫星遥感、大数据、云计算、巨灾模型等技术,推动行业整体风险管理能力提升。

  谈及当前气候保险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李超指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数据与技术瓶颈‌,气象观测覆盖率和跨部门数据共享不足,导致风险评估精度低,动态建模能力弱;二是‌产品供需失衡‌,传统气候保险服务效率低、赔付慢,中小微企业和居民的定制化产品供给不足,参保率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三是‌风险分散机制不够完善‌,再保险市场发育不足,财政依赖度过高,巨灾风险证券化等金融工具应用滞后。此外,政策执行存在补贴机制粗放、强制参保立法推进缓慢等问题,制约行业从政策驱动向市场化转型。

  不过,在他看来,气候保险未来发展也将呈现三大趋势:一是技术深度融合‌,通过卫星遥感、物联网和AI建模等科技实现风险监测的精细化,支持更精准的产品定价和风险预警;二是‌产品结构升级,碳汇保险、绿色项目中断保险、新能源发电量损失保险等创新产品将得到进一步发展,气候指数型保险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三是‌风险分散机制创新‌‌,巨灾债券、气候衍生品等金融工具将加速普及,支撑气候保险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巴西外贸商会联合会主席:中国发展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 世界观

张海华介绍,哈尔滨要乘势而上,深入践行“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东北在敢闯敢干、真抓实干中成为全面振兴的热土。东北资源条件好、产业基础雄厚、区位优势独特,不仅是中国大粮仓,也是重要的工业基地,汇聚了一批国之重器企业、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我们要用好这些优势和机遇,强化东北的首要担当,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

福建海警位东引岛、马祖岛附近海域开展综合执法巡查

沈阳5月14日电 (记者 韩宏)“永福茶膳坊”的“清宁宫茶”系列美食、“故宫西苑”的大政殿慕斯蛋糕……近日,沈阳故宫博物院推出多种好看、好吃、好玩的文创新品,挖掘沈阳故宫建筑资源、文物资源,让文物“活”起来。

(乡村行·看振兴)驻村干部变身“卖货郎” 江西瑞昌发展电商助农带动百姓增收

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明确“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厚重的历史,写满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道路的孜孜探索。

巴西教授谈巴中建交50周年:两国经贸合作与人文往来日益密切丨世界观

霞海城隍庙所在的迪化街,有商家打出“拜月老 好姻缘”贡品广告,吸引民众采买。临近的大稻埕,举办夏日花火市集等活动,推出许多象征爱情的纪念品等。

福建福鼎渔村转型“网红旅游地” 渔旅融合促振兴

葛律师解释,依照《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所以,免责协议需要满足上述条件方才对双方生效。但依据《民法典》第五百零五条规定:当事人超越经营范围订立的合同的效力,应当依照本法第一编第六章第三节和本编的有关规定确定,不得仅以超越经营范围确认合同无效。第五百零六条规定: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一)造成对方人身损害的;(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